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一.关于识字
第一板块的主题是快乐地玩,包括三篇选文。第一篇就是清代高鼎的诗《村居》。这首诗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上学期的音乐课上他们已经初步感受了古诗的意境,能够配乐演唱。在此基础上学习理解这首诗并不是件难事。教学时依然以读为主线,贯穿全课,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古诗的经验,读书的正确率能达到100%,初读时“拂堤”读得不够准,尤其是“堤”很多同学读成“提”。我想这是很好的辨析形近字的机会,于是结合动作展开联想让学生了解两个汉字的不同含义,从而正确运用、区分。先让学生“提”书包,“提”东西,想一想还能“提”什么,感受“提”是一个动词,与手的活动有关,所以是提手旁。“堤”字的理解让学生结合生活中见到的堤坝,结合提土旁想一想,学生说修堤坝的时候要用土,所以是提土旁。这样两个汉字就区分开了。接着又拓展识字“题”,了解同音字的不同用法。
我想识字时要将汉字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巧妙结合起来,让他们动动手感知古人造字的智慧,体会汉字的不同用法和不同含义,展开联想丰富汉字文化的内涵,根据汉字的特点进行有效教学,提高识字质量。
二.关于写字
指导写字时我发现很多学生临帖效果比较差,经过一个不算漫长的暑假,他们的临帖能力倒退不少,缺乏仔细的观察,跟着自己的感觉写字。第一次落笔写字耗费时间久,效果不明显,书写质量不高。写字指导,学生经验越多难度越大,因为很多学生输在写字的惯性里,习惯基本养成,改变很难,提升更难。他们对汉字的结构、笔画有了基本的了解,度过了看一眼写一笔的时期,在这样的情况下培养学生的读帖、临帖能力要比从前更有难度。我想教师在写字指导上要跳出来看,“教”的少一点,让学生自己“悟”得多一些,抽出时间多进行个别辅导,这样会更有效、更有针对性,书写质量也会提高不少。
想起与一位小有名气的教孩子钢琴琴法的老师的交谈,她对我说:“如果这个孩子没有学过琴法,一个小时100元费用;如果学过琴法的孩子来学习可能费用是没学过的二倍或三倍。”开始的时候我并不理解她的话,后来才明白,学过琴法的孩子万一指法不正确,第一印象很可能根深蒂固,老师将耗费更大精力、更多时间帮助他纠正过去的错误。这远远比辅导一个从零开始的孩子要费力的多。惯性、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它能够影响一个人的发展走向和发展态势。不仅仅是写字教学而已。
三.关于“读”和“背”
由此我又想到了阅读教学,想起另一次对话。一位少年宫的老师专门辅导孩子播音主持,有一次拜托她辅导一个孩子参加演讲比赛,她说:“千万不要让孩子提前把稿子背熟,那就很麻烦了。”我开始不解,后来经她解释懂得:孩子一旦把稿子背得滚瓜烂熟就很难再去揣摩演讲的技巧,语言在脑海里打下深刻烙印,那一句的后面是哪一句几乎脱口而出,那时孩子只是复述演讲语言的机器,没有了灵性和语感。学语文应该追求这种“水到渠成”的无痕,淡化“教”的痕迹,注重方法的习得,让学习变成自主成长、主动发展的过程。古诗不应该是“背”熟的,应该是在反复咀嚼涵咏的过程中脱口而出的一种生命样态,不是刻意而为,完全是一种“自然而然”。其他文体的背诵、理解我想也应该如此。“读”的设计要有梯度,有目的,有层次,让学生产生一种“不知不觉”就心领神会的感觉,读着读着就背诵下来,“背”不再是一种苦差,而是个体生命享受与文本对话的美妙过程。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2这次赛课,比哪次的都难忘。因为这次赛课是即兴赛课,对我而言,真是一次挑战。以前的赛课,都是自己准备,然后去讲。而这次,除了在学校的是自己准备的以外,片区和区里的都是临时告诉你上哪课,第二天就讲。年级和课名在前都不知道。
周2的早上,接到了通知,上31课《飞向蓝天的恐龙》。我的心立刻一沉,因为我最不喜欢的就是说明文。或许与我的性格有关,我喜欢的都是一些情感味很浓的文章。对于此类文章,选公开课时,基本不入我的眼。
想了一个中午,脑袋仍然昏昏的。网上关于这课的资料非常少,再加上我想网上的东西大家都能看到,也不想用。基本框架我想好了, 因为是第一课时,我想字词是不能少的,主要内容也要学生说一下。然后我就想直奔重点段,主要理解这个段。但就是这个重点段的设计,让人颇费脑筋。这个段是按顺序写的,很有条理。不能用“你喜欢哪句话”或者“你最有感受的是哪句话”来引。教参书上有一张表,主要写的就是这段的理解。我想要不就以学生填表为主,在他们填好后再交流,指导朗读。我想试一下这个方法是否可行,于是我下午把表打出来给我们班的学生填了一下。结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学生填这个表用了相当多的时间,因为这个表上要学生写的字太多,学生写的又慢。这个方法是不行的。晚上我重新考虑了一下。我想还是得以读和感悟为主。我决定先帮学生理清顺序,然后让学生逐句在读中理解,理解了再感情朗读。表还是要填,但学生只是说,不再动笔,我自己填在课件上.
第二天上课是第4节课,在学生欣赏了恐龙图片之后,学生自学课文,读词语。这时候我就隐隐约约感到有点不妙,因为看到举手的学生不多。为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我使出了浑身解数。表扬、鼓励,加油、鼓劲,能用的我都用上了,女孩子的积极性高了一些,男孩子却还是无动于衷。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逐渐发现来的这部分孩子朗读和领悟能力都比较差。我只好降低难度,把每一个问题都细化到最简单。在指导朗读时我也多采用范读后再读,效果仍然不是很理想。虽然学生最后还是按照要求学完了这部分,但没有达到我想象的效果。
结果出来之后,我知道上这课的六个老师中我是最高分。评委们都很认可我的设计,但是学生表现的不理想,真是让人遗憾。这是我的一个失误,事先我没想到这种情况,在公开课上遇到这种程度的学生出乎我的意料,这也是我应该吸取这个教训。进入高年级,我想的更多的是让课文内容本身去打动学生,很少考虑一些别的激发手段。看来,这也是我需要学习的方向。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3《狐狸和乌鸦》是苏教版语文第三册的一篇童话故事。讲一只狐狸用奉承话骗取乌鸦嘴里一片肉的故事,说明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课文共6个自然段,故事简短有趣,通过三次对话,形象地表现了狐狸的狡猾和乌鸦的轻信。
对于这种以对话为主又揭示一个道理的童话故事,怎样上才能上得有趣,把孩子积极性调动起来,又全身心地投入进入;怎样上才能让孩子的语言得到发展,让孩子的能力有所提高,让寓意的揭示不露痕迹;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次课我主要有3个环节:教授新课、语言能力训练、生字教学。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4古 ……此处隐藏8340个字……一封信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新课程理念。三是要以一个参与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探索、研究、讨论之中。与学生一起发表自己的观点,交换自己的看法。教师用商量的、研讨的口吻与学生对话,鼓励学生相互补充,展开讨论。比如“我想这样做,大家看行不行?”“这位同学是这么想的,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如果学生向教师提问题。教师要热情对待,积极回答。在对话中,要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把话说完。
我在语文教学中不光努力抓住教育契机,我还特别重视为学生创设教育情景,使学生在教育情景中获取知识,掌握方法,获得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在学习第十一课《我们成功了》时,让学生观看申奥成功的专题片,让学生感受申奥成功时的那些激动人心的场面,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学习第二十八课《潜水洼里的小鱼》一课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从中体会小鱼的可怜以及小男孩的善良,从而进一步树立保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
当然,在教学中我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它们有些是教材中出现的,有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有些是因为我们地处农村条件所限……在教学中我也想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来解决问题,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我就列举一个至今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地处山区,社区资源有限,教材中的一些拓展活动很难开展。)
课改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已逐渐成为领导和教师的共识。多技能和广泛的知识面成为了课改后一名优秀教师的评价标准。未来的教师,都将会与教育科研联系起来。面对课改带来的机遇,我为一名年轻教师,感受到了学习的重要,感受到了新的挑战。
课改恰如一阵春风,带来新的希望。我们沐浴着课改的春风,定会迈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4《太空生活趣事多》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介绍了一些新奇有趣的太空生活知识,这些趣事本身就是学生感兴趣的。
本节课以读为主,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就了解了课文内容。围绕教学重点相机抛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读到在太空中睡觉这段时,我就设问:“既然说‘站着睡觉 和躺着睡觉一样舒服’,那宇航员能不能就这么站着睡?课文为什么又说‘宇航员必须把自己绑在睡袋里’呢?”学生马上说:“如果宇航员不睡在睡袋里,就这么站着睡,他会在飞船里飘来飘去。”“宇航员飘啊飘,脑袋会撞在飞船上,砸个大包。” ……在读读、议议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要想睡上一个安稳觉,宇航员必须把自己绑在睡袋里”这一太空生活知识要点 ,并懂得了“必须”一词的用法。
本节课学生对太空比较感兴趣,因此在学生充分读书的基础上进行说和写的训练。学完课文后,我们就进行拓展。假如你是一名宇航员,你能给大家说说你的太空之旅的吗?(飞上太空前做了哪些准备、碰到什么新奇的事、看到了哪些奇异的景象等,可以结合搜索的资料来想象说话。)
学生根据要求开始分组讨论交流,学生就像开了河的水哗哗的流淌,课题立刻活跃起来。学生通过充分的交流后,大家开始动笔把自己的交流成果写下了,学生的想象真的很神奇。
我们在进行教学时不放过任何一次说写训练的机会,相信学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自己的写话水平就会提高。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51、 理解教材:
备课前教师要准确的理解教材,知道教学的重难点,知道每
段、每句、甚至每字的含义和意图,了解训练重点,这样在上课时才能把握住学生的回答,给与学生正确的引导,让学生的能力得到训练,收获知识。我们所有老师一起钻研教材,为了弄清楚每句话的意思,查资料,请教自然老师有关植物的知识,确保教给学生知识的正确性;为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意思,自己一遍一遍的练习朗读,好给学生起到更好的示范作用;为让学生有感性认识,到处找葫芦,制作教具。能想到的我们都认真去做。
2、确定好教学思路。
一开始我们考虑到学生以前都是按顺序分析课文的,就想按照课文的顺序进行教学,可是经过研究这篇课文更适合倒叙,孩子们应该也可以接受,只要精心设计问题进行引导即可。所以就决定还是用倒叙来讲课文,随即制定出介绍葫芦导入——学习生字——分析课文(先说结果,再分析原因)的环节。课上完后,觉得这样决定是非常正确的,教师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只要教师做出适当的引导,学生就能说出你想要的答案。
3、逐字逐句推敲。
框架是基础,而往里添血和肉却是一件非常艰巨的任务。要设计好每一句话,想象学生有可能怎样回答,我要如何引导。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可是做起来却难得很,为了缕顺这些话,领导和我们语文组的老师挖空心思,一句一句的斟酌。反复修改,试讲完再修改,如此反复,直到满意为止。尤其是重点段落,为了让学生弄清种葫芦人只想要葫芦,不想要叶子的心里,老师们一遍又一遍的设计问题,一遍又一遍的演示应怎样让孩子理解种葫芦人想的、说的话的含义,以及怎样读出。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读法,进行研究,怎样使他们读正确。正因为这些都预想到了,上课时学生遇到问题,教师也就能临危不乱,做出正确的引导了。所以说课上的精彩源于课下的钻研。
4、环节设计优化
为了使学生更好理解更好的接受知识,我们对每一个环节,每一句话都是改了再改,变了再变的。就拿倒入介绍葫芦这段来说吧,刚开始想画简笔画,这样既显示教师的功底,又能引起学生注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可是画简笔画,速度太慢,不能显示出葫芦长得很好很茂盛的样子,也不能变黄,我们就决定去掉画画,这样一上课又觉得不够吸引人;于是改画葫芦为贴葫芦,费心费力的还请别的老师帮忙,终于弄出了三幅长得茂盛又有颜色变化的葫芦。大功告成心里格外高兴,可一实践却弄了一个手忙脚乱,贴上去,换背面难度比较大,还浪费时间,我们犹豫再三,不得以只能忍痛割爱把这个环节去掉,改为出示图片让学生看。真是费了一番周折又回到了原点。浪费了很多精力,最终也没用到,看似是无用功,可实际上却是经验的积累,相信以后再有类似的问题,我们会随机应,及时做出正确的选择的!
5、过渡语精心设计。
这课中的过渡语一环扣一环非常自然,很好的起到了课文上下衔接的作用。我想这主要是因为大环节里的每个小环节都定好了的缘故,根据环节编出过渡语,让每句过渡语中都存在下一步的任务,简洁明了就非常自然了。
6、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
课上表扬能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表扬要针对学生的回答,根据教学选择词语。这些词语教师也都是事先准备好的,准备好了,遇到合适的机会,就有的表扬,这比单单一个你真棒要管用得多。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积极的回答问题,听到老师用很有水平的话表扬自己的孩子,心里都很高兴。
7、课上教师要真情流露
课上得好坏,还有关键的一点就是教师的感染。教师理解课文,爱学生,上课时就能把这些流露出来,自然就会变得语言亲切,表情自然,制造出气氛,使学生受到感染,自然被带入其中,从而更好的理解了课文意思,读出了非常有感情的课文。所以教师的表现能给学生很大的感染,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