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文化教案

时间:2024-06-04 19:31:51
胡同文化教案合集5篇

胡同文化教案合集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胡同文化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胡同文化教案 篇1

授课教师:安师大附中 朱诵玉

授课地点:芜湖市十二中多媒体教室

授课对象:芜湖市十二中高一(8)班

听课老师:芜湖市区及三县部分高中教师

本课性质:芜湖市“点拨——创新”多媒体教学公开演示课

(说明:借班上课,师生彼此陌生,故在上课前,教师步入学 生中,边漫步边和学生低头交谈,作些沟通,以拉近师生距离)

上 课

师:早就听说,八班的同学都很聪明活泼,热情大方,我就非常愿意和这样的同学一起学习交流,(生笑)但耳听是虚,眼见为实,是不是真的这样呢,还要看大家的表现哦,第一册胡同文化。

(先扬一下,让学生兴奋起来,再抑一下,激起其不服气的精神)

师:在上课前我想先请大家听一首歌。

(播放《故乡是北京》,让学生感受一下音乐和图画)

师:听了刚才的歌,你们对北京有什么印象呢?请大家结合自己的认识谈谈。

生1:北京很古老。

生2:北京也有高楼大厦,是现代化的大都市。

生3:北京是十朝古都。

师:其实北京不仅是帝王之都,也不仅是现代化的大都市。在北京城里有着许许多多的胡同,它们也一样是北京文化发展和历史变迁的见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北京胡同的文章。

(展示课题及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课学习重点)

师:你们觉得胡同是什么样的?

生4:胡同就是小巷子

生5:胡同四四方方的。

师:像四合院?

生5:是的!

师:那是死胡同!(众生笑)

师:十二中门前这条路是不是胡同?

生6:是比较宽大的胡同。

师:芜湖市的北京路呢?

众生齐答:不是!

(展示胡同图片,让学生有感性认识)

师:那么什么是“文化”呢?

(屏幕展示:文化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

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文化具有阶级性、地域性、民族性。)

师:“胡同文化”是哪个阶级的文化?

生7:市民阶级。

师:哪里的市民?

生8:北京的市民。

师:北京什么地方的市民?

生9:北京胡同里的市民。

师:那么胡同文化就是——?

众生齐答:北京胡同市民的一种文化。

师:对!课文第5段也说到什么是胡同文化

(教师示意学生看课文第五段)

师:在了解“胡同文化”前,我们先来看看北京胡同都有哪些特点,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前半部分,把自己的发现和同位前后位同学交流一下再回答。

(几分钟讨论后)

生10:胡同很多!

生11:胡同有宽有窄!

生12: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很安静。

生13:胡同取名有各种来源!

师:你是从课文第2段发现的,是吧?

生13:是的!

师:那么请你说说第2段都提到了胡同的哪些名称,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第一册胡同文化》。(生13读)

师:很好,请坐。(面对所有同学)刚才这位同学读了很多胡同的名称,请你们说说,这些名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众生思考,半晌无人回答)

师:我现在把这些胡同改改名字,把皮库胡同改成皇家胡同,把狗尾巴胡同改成凤凰美食街,请大家比较一下改过的名字有什么特点。

生14:改过的名字显得很高贵。

师:那么原先的名字吧?

生14:带有市民气息!

师:(赞赏地):很好!改过的名字很高雅,原先的名字就显得——

众生齐答:通俗!

师:北京的胡同还有其他特点吗?

(众生思考,无人作答)

师:其实课文第1段也说到了胡同。请大家看课本,看第1段是否提到了胡同的特点。

生15:胡同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方块,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

师:很好!胡同走向都是很正的。那我们现在一起来归纳一下胡同的特点。(展示板书)

师:长期生活在这样正而又安静的胡同里的居民形成了怎样的生活习惯和精神状态呢?

(学生阅读课文、讨论,几分钟后)

生16:胡同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

生17:他们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

生18:北京人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

生19: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师:还有没有?

生20:北京人讲究“处街坊”。

师:(面对全体同学)大家对刚才几位同学的发言有什么不同意见?

生21:他(生20)说得不对,我认为第7段主要讲的是北京人不喜欢交往。

师:你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21:说不出来,反正我认为是这样!

师:是一种感觉!

生21:嗯!

师:其他同学赞同哪一位同学的看法?

(众生议论,没有结果)

师:那我们来做个添字游戏,怎么样?(众生欣然)请大家在“但是平常日子,过往不多”这一句前的某一句开头加一个“虽然”,改变其他句子的标点,使之变成转折复句。

(一会儿后)

生22:应在“北京人很讲究”处街坊一句开头加!

师:(对众生)大家同意吗?

众生:同意!

师:好!那么,转折复句强调哪一部分?

众生:后半句!

师:那么本段重点应是——

众生:强调“平常日子,过往不多”。

师:很好,其实本段还有两个词“除了”、“此外”,把这两个词放在一块比较也可看出作者主要说的还是北京人不喜交往的特点。

(总结胡同居民特点,展示板书)

师:生活在胡同里的居民长期以来形成的这种生活习惯和精神状态,作者称之为“胡同文化”。那么作者认为这种胡同文化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众生:封闭的文化!

师:对!这种封闭的文化的精义是——

众生:忍!

师:作者对这种封闭的,以“忍”为精义的文化持什么态度?

(众生交流、讨论)

生23:批判的态度!

师:你怎么看出的?

生23:从第6段的“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一句就可看出来!

师:能再说具体一点吗? ……此处隐藏772个字……

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北京自古帝王都,自明代以来,它就是北方乃至中国最重要的都市,也是最具文化底蕴的都市。提起北京,除了老祖宗遗留下的历史文化遗迹外,我们自然会想起老舍笔下那生在皇城根下,住着四合院的老北京,提着鸟笼,穿梭胡同之间,养鱼养花的悠闲自在的生活。他和我们黄土高原上吼着秦腔,吃着黏面的陕西人身上透着不同的气质文化气息。这种感觉得出却道不明的东西是什么呢?汪曾祺先生把他归结为《胡同文化》。胡同也是一种文化?特别吧!让我们一起走进胡同领略他的文化内涵!

二、整体研读

大家知道这篇文章是汪先生为他的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所写的序,北京就胡同天下有名,最能体现北京的民俗特点和市民生活特征。

1.阅读课文,思考:

(1)胡同是北京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北京城有一个明显的特征是什么?(像一块豆腐,四方四正)

(2)在作者的眼中,这四方四正的形式,仅是事物存在的一种方式吗?(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

(3)这篇序言从内容上写了两方面的内容是什么?(介绍北京的胡同、受胡同影响的不北京人的生活和思想观念)

(4)胡同是不是一种文化形式?在文中找

2、探讨胡同文化

(1)胡同是一种怎样的文化形态呢?让学生找关键词句

明确:封闭

那些生活现象体现了它的封闭?

明确:安土重迁 独门独院

讨论:安土重迁是什么意思?他们的家是“金窝”“银窝吗”?那为什么不肯搬家?

明确:(住惯了,恋旧,图安逸)破家值万贯的内在思想

他们愿意过封闭守旧的生活,独门独院是说他们深居简出不彼此交往吗?不

那能说北京人封闭吗?

明确:能,平常不多交往,随一点“份子”只是为了合礼数

看来,这北京人送礼给你并不代表对你感情深,没咱陕西人诚,陕西人不讲客套、面子,对待客人不管食量大小,一律大碗黏面,虽然粗犷了点,但却是赤诚之心。

(2)、大家用同样的方法,读后面的段落,看胡同还有那些文化内涵?

明确:易于满足 冷眼旁观。

易于满足在文中如何体现?文中有具体的生活验证吗?

第八段语言有什么特点?让学生示范朗读。

胡同的文化精义是什么?(忍 安分守己 逆来顺受)

通过什么体现?找出文中最能体现这一文化精义的句子

“ 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地道的北京口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这句话的精彩之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胡同文化的现状如何?

小结:胡同之中浓缩着北京人的心态,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可谓是一种意蕴丰富的文化形式,汪先生通过胡同探讨展示了一种文化。

三、讨论分析

1、想想我们生活之中有那些文化形式?

茶文化 酒文化 服饰文化 饮食文化

2、文化究竟是什么?大家有没有思考过?

A 、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

--英 泰勒〈〈原始文化〉〉

B、文化是一个错综是风俗习惯的结晶体,具有维持现状的倾向。

--美 杜威

C、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现代汉语词典

看来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抽象概念,而他却以具体的形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周围,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观察发现文化的眼睛,汪先生就是一个成功的示例。文化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面对改革开放的今天,它的情况如何?一个熟悉北京文化的老北京,对这一历史的必然作何感想?万般感慨化作一句话,是什么?(再见吧,胡同!)

汪先生对这一历史的必然既能正确的认识和接受,留恋,怀古,感伤之情对于他这个老北京是人之常情。豁达的态度和对文化现象的认识是难能可贵的。

四、拓展延伸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理和人文环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乡人,孕育着不同的地域文化。江南的小桥流水孕育了秀美的江南园林文化,请大家用汪先生审视文化的方法,考察一下我们陕西的文化或者你们当地的村落文化。文化存在与我们的生活之中,只要你有文化眼光。

五、课后欣赏 《文化眼光》 冯骥才

板书设计

胡同文化

封闭 安分守己 改革开放

胡同→胡同文化→ 满足 忍 → 没落

旁观 逆来顺受 衰败

胡同文化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用朗读的方式学习本课的语言

2.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3.品味北京胡同所蕴含的文化韵味,对胡同文化有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

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教学难点

品味北京胡同所蕴含的文化韵味,对胡同文化有自己的见解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问题:1.你对汪曾祺有什么了解?

2.你了解北京的胡同吗?

3.你能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文化的含义吗?

自读课文并讨论

1.概括北京胡同的特点。

第一段:北京城四方四正。

第二段写胡同的原意,胡同取名的来源有很多种。

第三段写胡同的宽窄。

第四段写“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

第五段写胡同与四合院是一体。

2.学生朗读课文6-9段,教师配乐范读10-12段,概括胡同文化的特点。

第六段:北京人大都安土重迁。

第七段:北京人愿住“独门独院”,平时过往不多。

第八段:北京人易于满足,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

第九段:北京人爱瞧热闹,不爱管闲事。

第十段到十二段:举例说明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

3请概括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感情。

亲切、欣赏、不满、批评、怀旧、怅然低徊。

4品味语言:

1让学生自己读第8段、第11段对话部分找同组同学分角色朗读、第12段读“这二位同声说”后面的部分、第13段。读的过程中体味句中蕴含的感情。

2仿照“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的形式表达一种感情。

语言特点总结:

汪曾祺的语言文白夹杂,有时极雅,有时极俚,时能出人意表。他重视从古典文学中汲取营养,他的语言有文人气,但又和现代语言融合无间,是一种纯熟,寓绚烂于平极的语言。

延伸讨论

随着时代的进步,北京的胡同日渐被高楼大厦取代,更多的在高楼中长大的人认同“高楼文化”“社区文化”,你怎样看待这样的变化?

作业布置

以居住环境与人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

《胡同文化教案合集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